2011年9月7日 星期三

向老掉牙的研究題目說再見 (二)

回顧上文,我指出有兩個小秘訣,可以幫助同學將老掉牙的題目「改造」成有探究空間的研究。

秘訣一:搜集相關的報章、文章或研究報告等,並反思別人對研究題目的傳統看法和背後的假設。

秘訣二:引入相關概念,並將研究對象分類,進而比較研究結果。

這兩個小秘訣並不是割裂的,同學可以因應情況,結合使用。現在,我再介紹第二個小秘訣,並引用例子加以說明。

通識教育科強調,同學要學習各單元的相關概念,並應用這些概念來分析議題。其實,同學可引入相關概念於你們的獨立專題探究之中。

老掉牙的研究題目 ():「青少年的壓力來源和減壓方法」

當同學提交以上題目時,我問他預計會有甚麼研究結果?他的回答是:

青少年的壓力來源主要來自學業成績,擔心朋輩不接納自己等等;

青少年常用的減壓方法是做運動、聽音樂、與朋友傾訴及玩電動遊戲等等。

以上的研究題目,其實有很多青少年機構已做過問卷調查,同學實無必要重新再做。至於他所預計的研究結果,其實亦略嫌表面,不夠深入。我們可以再深究的地方有很多,包括:不同類型的青少年會否有不同的壓力來源?他們會否採用不同的減壓方式?為甚麼?……

如果同學正在修讀「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單元,想必會學過「性別角色定型」這概念。「性別角色定型」是指社會根據人的生理性別,對「女性」和「男性」持有不同的定位或期望。例如在性格方面,男性要堅強、「流血不流淚」、少表達情感;相反,女性是軟弱的、可以流淚、亦多表達情感。在家庭角色方面,男性要以事業為重,主力負責賺錢養家;女性則要以家庭為重。

本校有同學嘗試引入「性別角色定型」這概念於他的研究中,然後探討以下問題:男性青少年與女性青少年的壓力來源和減壓方法有否不同?男性會否比女性更希望上大學,以期有更好的就業前境,結果承受更大的學業壓力?男性會否因為被期望要堅強、少表達情感,結果傾向默默承受壓力,不願意向朋友傾訴?於是他將焦點問題作出以下修改,並分別找男同學和女同學作深入訪問:

「青少年的壓力來源和減壓方法」

男同學和女同學的壓力來源有沒有差異?

男同學和女同學的減壓方法有沒有差異?

若有,這些差異是否香港社會的性別角色定型所導致?

老掉牙的研究題目 ():「青少年的課外活動參與及其影響」

這個研究題目與第一個題目的情況相同,我們可以預見研究結果將會相當表面,不夠深入。我們可以再深究的問題有很多,例如:不同類型的課外活動會對青少年的成長有甚麼影響?

如果同學正在修讀「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單元,其實可以應用「生活技能」這概念於研究中。「生活技能」是指各種有助青少年生活的技巧與能力,包括人際技巧、情緒管理和獨立能力等等。

本校有同學想到,在課堂上曾探討香港有「草莓族」青少年的問題:因為現在的青少年多為獨生子女,父母像「直升機」一樣在子女上空盤旋,為子女排難解紛,結果使子女失去獨立能力和抗逆力,像「草莓」一樣易碎易壞。由於該同學是學校制服團體的成員,於是她決定將研究題目修正為「參加制服團體對青少年獨立能力的影響」,然後找有參加童軍和沒有參加童軍的同學作訪問,比較這兩類型同學的成長歷程和獨立能力。

作者羅雪怡是香港中文大學本科及碩士畢業生,曾於非政府組織負責公民教育工作,現為沙田蘇浙公學任教通識教育科。

(原文曾於2009年刋登於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