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7日 星期三

向老掉牙的研究題目說再見 (一)

有很多修讀高補通識或新高中通識的同學,當構思如何進行獨立專題探究時,總會向我提交一些「老掉牙」的研究題目,這些題目之所以「老掉牙」,是因為它們欠缺探究空間,基本上我們不用著手做研究,便已經知道研究結果了。我記得曾經有一位同學,向我提交這個「老掉牙」的研究題目:

「崇拜偶像對青少年的影響」

焦點問題1:崇拜偶像對青少年的學業有甚麼影響?

焦點問題2:崇拜偶像對青少年的言行有甚麼影響?

焦點問題3:崇拜偶像對青少年的親子關係有甚麼影響?

當時我立即詢問該同學,他預計會有甚麼研究結果?他的回答是:

青少年花時間崇拜偶像,結果使學業成績退步;

部份偶像的言行受爭議 (如有婚前性行為、濫藥等),青少年可能會加以模仿;

家長反對青少年崇拜這些偶像,結果對親子關係有負面影響。

他所預計的研究結果,基本上有很多機構的研究已證實了,那麼這研究題目的「探究空間」何在?我們為甚麼要花費時間和心力再做一次研究?有人可能會說,「崇拜偶像對青少年的影響」這類題目太熱門了,我們應否要找一些題材很冷門的研究題目,才算是有「探究空間」和「原創性」?

針對以上問題,其實我們只要稍花功夫,便可以將這些老掉牙的題目「改造」成有探究空間的研究。我在此會介紹兩個小秘訣,並會用例子加以說明。

秘訣一:搜集相關的報章、文章或研究報告等,並反思別人對研究題目的傳統看法和背後的假設。

老掉牙的研究題目 ():「崇拜偶像對青少年的影響」

以這題目為例,本校有同學發現,現成的研究都是集中探討以歌影視明星為偶像的青少年,而報章對偶像崇拜現象的評論都是假設青少年只會以歌影視明星為偶像,後來她發現其他國家的青少年會崇拜歷史偉人和體育明星等。以中國的籃球名星姚明為例,他努力和堅毅的形象深入民心,他更關心環境保育,向外宣佈不吃魚翅。於是她想到:「崇拜不同的偶像會否對青少年造成不同的影響?」結果,她依然採用以上題目,但在研究設計上,她研究崇拜不同類型偶像的青少年,以探討崇拜偶像對青少年的學業、言行和價值觀的影響。

老掉牙的研究題目 ():「崇拜偶像對親子關係的影響」

有很多資料均顯示,父母都不認識或了解子女所崇拜的偶像,或是對子女所崇拜的偶像沒有特別好感。在這情況下,父母都不鼓勵、甚至不喜歡子女崇拜偶像,所以青少年崇拜偶像通常會對親子關係有負面影響。當我們看到這些文獻時,要常常反問自己,這是否「一般 / 普遍情況」?有沒有其他「特殊情況」?

於是,本校有同學想到,如果父母喜歡子女所崇拜的偶像,情況會否有所不同?父母會否與子女一起「追星」?「追星」能否成為父母與子女之間的共同話題?「追星」最終會否促進親子關係?結果,她依然採用以上題目,然後在梅豔芳歌迷會中找兩類學生會員進行訪問,一類是與父母一起參加歌迷會的學生會員,一類是單獨參加歌迷會的學生會員,再比較這兩類學生會員在崇拜偶像的過程中,親子關係有何變化。


作者羅雪怡是香港中文大學本科及碩士畢業生,曾於非政府組織負責公民教育工作,現為沙田蘇浙公學任教通識教育科。

(原文曾於2009年刋登於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