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8日 星期五

"0–15"的多角度思考

上月底俄羅斯伊爾庫茨克州迪納摩少年隊造訪北京,和兩支地主隊踢了兩場友誼比賽,先在對北京地壇小學足球隊的比賽取得15 - 0的壓倒性勝仗,第二場再戰足球「傳統校」東園小學(大概有點像董之英、英華)也大勝7 - 3

資料來源:鳳凰網 (http://news.ifeng.com/sports/photo/gaoqingdatu/detail_2011_10/25/10129515_4.shtml)

資料來源:鳳凰網 (http://news.ifeng.com/sports/photo/gaoqingdatu/detail_2011_10/25/10129515_0.shtml)

賽後中國小朋友的「大敗」被國內媒體廣泛報導及跟進,《明報》於1026日亦有詳盡報導。原因之一,可能是比賽場面的「震撼性」:俄國球員全是「00後」,看來多是七、八歲;北京球員卻是五、六年級,10歲上下的孩子,甚有越級挑戰的味道。此外,我國足球員和俄羅斯小朋友的身型相差甚遠,個頭全都比對方高大很多,偏偏體能卻不成,40分鐘的比賽打了半場完就已經氣喘如牛。有報導更指俄方「讓賽」,已把原來90分鐘的比賽縮短至40分鐘。報章和網路上有多張比賽照片,「牛高馬大」的中國球員和「嬌小」的俄國小球員形成了太大的對比,頗有「大衛大戰哥利亞」的況味,因此引起了公眾的關注。

通識科最著重「多角度」思考,受過通識訓練的同學很多時都能本能反應地,以「社會文化」、「經濟」、「政治」等幾個大概角度來分析議題,但好像今次這個「015」事件,同學又如何可以從新聞報導出發,進行多角度議題探究?

其實單單是《明報》的標題,就揭示了一個可能的角度:「少足賽中國慘吞15 身高體重優於俄對手 體質堪慮」,文中更引述了地壇小學校長的話,指「奧運得了多少金牌都沒用,那不能代表全民身體素質!」如果同學在網上搜尋一下有關這兩場比賽的評論,應該就可以想到如何結合當代中國改革開放的脈絡分析本事件。

綜觀媒體的評論,主要集中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教育與國民質素問題。改革開放後,教育制度的升學主義、成績主義日見嚴重,以致體育運動在校園飽受漠視。《人民日報》就以專文指出,過去10年間,我國青少年在肺活量、速度、力量等指標持續下降,肥胖率卻增長一倍。在應試教育的大前提下,無論學校、家長都是以用力讀書,考上名校為重點,體育課變成可有可無,足球和其他運動,變成真正的「課外活動」。

地壇小學的校長,在接受記者訪問時,也無奈的表示,目前中國教育制度下的體育課根本不正規,有等於無,一些「可能」有受傷風險的項目如雙槓、跳馬、鉛球等也受到家長反對而取消。早前更有報導指許多中小課但求平安無事,體育課乾脆變成遊戲課。此外,「主科」侵佔體育課時的情況也非常嚴重。2007年一項對8000所學校的調查更顯示,中國專職體育教師的配備率只有38.8%,改革以來國家對教育投入不少,但明顯並沒有太着緊體育教育。

與此同時,能「加分」幫助升入重點大、中、小學的課外活動就大行其道,鋼琴、小提琴成了必修,足球就被踢入冷宮。《人民日報》說得好,在懸殊的比分、氣喘吁吁的孩子們背後,是對家長、學校、教育部門,以致整個社會自改革時期以來,一次關於教育現念,教育形式的「拷問」。這次「0 - 15」敗仗帶出來的,原來是中國改革開放的一個大問題。

若同學平時有留意新聞,又在事後在網上略作搜尋的習慣,應該已經可以把這些觀點整理和結合,從一樁「小事」聯想到改革開放對中國帶來的影響,尤其是課程中其中一條所謂「綜合國力」的問題。其實早前在亞運期間,已有評論提出和地壇小學校長相同的說法,認為中國雖然在國際大型運動會屢創佳績,在亞運更是「一騎絕塵」,在獎牌榜上遠遠拋離其他國家,卻也難掩平均國民身體質素每下愈況的問題。這說明了改革雖為中國帶來不少成就,教育改革也為經濟發展訓練了不少人才,但代價會否是製造了「智商為上,體育為下」的問題?如何正確、全面地認識及評估改革開放的影響,是本科中國單元的重要議題,今次的事件則無疑是上佳的示範素材。

不過,要真正實踐多角度思考,我們當然不可能滿足於一種觀點,更不能滿足於一些常見於「現成」評論中的觀點。我們可以把思考再推進一步嗎?

平情而論,要中學同學們做到原創觀點,恐怕是有點強人所難,不切實際;不過,如果一直有閱讀報章或通過其他管道吸收資料的習慣,積累訊息,卻有可能會把好像突發的事件放在現有的分析架構中思考。筆者去年世界盃期間就曾在《明報》發表另一篇評論,分析中國足球不振的問題。如果同學有看過,或搜尋到那篇文章,就有可能找到靈感來從另一角度來分析這次事件。因為文章的主題,就正是在改革開放過程中,制度「短板」,以致國家與市場的比重失平衡,才是導致我國足球水平低落的原因。

中國足球水平長期低落。各級球隊,由大小國腳到球會,在國際比賽表現都長期不振。青少年足球的斷層更被廣泛認為是問題癥結所在。2010年中國足協的中國青少年足球「十二五.發展草案」指出,19901995年間,我們青少年參與足球項目的數量達到歷史最高的65萬人,但20002005年間急劇下滑到18萬人,之後更呈現逐年下滑的趨勢。草案也清楚指出「青少年足球人才數量和質量的不斷下降的趨勢,是導致國家隊與職業聯賽水平長期徘徊不前的原因。」造成青少年足球不振的原因,當然與上面所述教育制度的扭曲和校園足球不發達有莫大關係。好像日本動畫「足球小將」中描寫校際足球比賽的「盛況」,在日本是常態,在中國的情況卻是大多數省市並沒有正規的校際比賽。

不過,我個人認為,當前中國的足球困局亦應該從改革開放時期國家和市場的關係去思考。甚麼是改革開放的核心工程?就是重新建構國家與市場的關係,把國家主導的社會經濟制度轉型至市場或民間主導。這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最為成功,「中國奇蹟」在過去三十年間,為中國帶來了非凡的經濟成就。但在其他社會領域,同樣的工作也在陸續進行,進步雖然是主調,但也不是沒有雜音。

在體育發展中,以全國資源集中發展精英運動項目(如乒乓、排球、羽毛球、跳水等)的所謂「舉國體制」,在改革時期為中國在國際賽贏到不少獎牌。不少運動員在小小年紀就進入省市管理的專業體育學校,長期集中培訓,再選拔入國家隊為國爭光。

偏偏在足球,國家領導人因為種種原因在90年代初期,就選擇了以市場主導足球發展,本來隸屬省、市地方政府的足球隊,皆一律被改組為名義上獨立球會,並各自找尋企業贊助及以球會收入支持營運。理論上職業球會應該負擔大部份的基層培訓工作,但扭曲的「政府半退不退,市場半入不入」的制度環境使得投資者的利益得不到尊重,因此對於長期投資球會不敢抱樂觀的打算,後果則是投資者和球會的短期投機行為主導了整個職業聯賽。中國足協儘管也像日本那樣明確規定職業球會必須擁有幾支不同年齡後備梯隊,但沒有長期經營球會打算的投資者卻多數寧願花大錢請外援,也不願主動進行梯隊的建設,為他人做嫁衣。很多球會都是為應付足協的評估而臨時租借梯隊。

於是,青少年球員的培養主要由市場導向的私營足球學校負擔,但足球學校要靠學費維持營運,其每年二、三萬的學費連宿費(更有報導說學校索取高達五萬元的「入校費」),只有城市中產家庭才可負擔;在足球學校收取高昂的學費的同時,報章卻充滿著窮人家孩子踢球難,家長要傾盡家當來栽培孩子踢球的新聞。在改革以來「唯有讀書高」的思想再次冒起之下,中國的足球學校也由90年代盛世的4000所,變成目前只餘一百所內。由此可見,中國的青訓問題明顯是國家沒有對「市場失效」(market failure) 進行修補的結果。對比起很多足球先進國家,青訓的責任多由國家機關或足協所擔當,以確保不會出現青訓斷層。在日本,俄羅斯或其他足球先進國,少年球員會得到國家、學校及球會的多重培養;在中國,卻是球會和學校都未能填補國家退出帶來的空缺。

從宏觀角度看,中國的市場改革本來就是一個由政府主導計劃經濟,過渡至市場主導經濟的過程。在經濟領域的改革雖然問題不少,但畢竟三十年間的成就不可忽視;然而,在其他社會領域,例如教育、福利、醫療、文化、甚至微觀到足球,國家和市場的角色如何平衡,顯然仍是任重而道遠。從這角度看來,「015」,不光是比賽的結果,也是改革以來在足球管理層面上,國家無力、市場失衡的結果。

唸通識沒有捷徑,惟有多看報,多思考,多動腦筋找尋不同事件與課程的關係,才是本科的王道!

後記

從通識角度看「0 比 15」,大概還要再加上一點:不要盡信媒體報導。在比賽掀起喧然大波後,這幾天才有內地電視台跟進查証出那場比賽真實比分是「0 比 11」,而非「0 比 15」,而中方球員也並非每一個都比對手高出一頭,第二場比賽東園小學球員的身材和俄國小朋友其實都差不多。當然這些「修正」 對分析結果並沒有太大影響,但觀乎起初幾乎所有媒體報導和評論都是以「0 比 15」和「以大打小」為重點,我們以媒體報導 --尤其是內地媒體報導 -- 作為資料來源的話,卻是應該要非常謹慎並加以再三求証核實。

伸延閱讀:

趙永佳、劉碩(2010711)。〈不可能的夢?制度短板與中國足球困局〉。《明報》,頁006

<央視報導0比15慘負事件>視頻 (http://s.sohu.com/20111029/n323878500.shtml)

高州人家。2011430日。〈許多中小學為求平安無事體育課變遊戲課〉。(http://www.21jn.net/html/08/n-6308.html)

新浪體育。20111031日。〈央視剖析小學生足球賽 白岩松:良性迴圈才能促成長〉。(http://sports.sina.com.cn/c/2011-10-31/11305810304.shtml)

新浪體育。20111101日。〈日本31年踢球人口增62 足校每月僅需400人民幣〉。(http://sports.sina.com.cn/c/2011-11-01/10155811382.shtml)

新浪體育。20111027日。〈人民日報:0-15因為教育扭曲 長此以往將輸掉未來〉。(http://sports.sina.com.cn/c/2011-10-27/09535804689.shtml)

新浪體育。20090420日。〈高學費明碼標價潛規則欲壑難填 窮人家孩子想踢球難〉。(http://sports.sina.com.cn/c/2009-04-20/03544334655.shtml)

作者趙永佳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原文刋於201111 17日《明報》「通通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