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2日 星期四

幾本內地雜誌

常覺得新高中通識的最大好處是可以擴闊同學們的視野。好像現在各大報章上的通識版,其實都做了一番過濾、濃縮時事議題的工作,同學能夠每周看看,應該大有裨益。尤其高興見到各大通識版的編輯們(其中當然有中大SOCI人),在發掘議題方面其實都做得不錯,對老師們的教學都能發揮支援的作用。

不過報章的文章篇幅大多較短,提起興趣的初步理解可以,但老師、同學卻還是要在其他地方找找。近年我覺得內地的雜誌水準都提升了不少,取材也日見廣泛,我覺得同學選定幾本雜誌來定期閱讀,日子有功,對各種時事議題的掌握也會大大提高,而老師偶爾也可以在雜誌中找到材料設計教案,和給同學來當閱讀材料。

下面我會介紹幾本在內地非常流行的時事雜誌,相信大家都可能看過,我這裡只是綜合介紹一下。作為內地刊物,對中國的議題自有其獨到的理解(與限制),但它們對中國以外時事議題的報導,對通識科其他範圍也會有所幫助。而最妙的當然是它們都有免費網上版,同學們不費分文已可以讀到(雖然有部份文章只是選段或節錄)。

《三聯生活周刊》(http://www.lifeweek.com.cn)在1995年繼承20年代的《生活周刊》,有點兒像美國的老牌Life雜誌,以輕鬆手法介紹各種生活議題,自我定位是「新時代發展過程中的忠實記錄者」。《三聯生活》的文章強調故事性,可讀性高,72頁全彩精印,也只是人民幣10元正,絕對是「大件夾抵食」。






近期《三聯生活》有兩個個人覺得很有用的專題。在
2009921出版的545期,有「百萬元寶貝」的專題,共有7篇文章,全面報導了當代中國在「少子化」人口現象下養育孩子的新趨勢。這在教通識科「當代中國的「改革開放」與「家庭及傳統文化」範圍該是一個不俗的材料。

2009
928546期的「百年中國讀本」從多本近代中國的重要文本來貫穿1900年以來的歷史,由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到孫中山的《建國方略》,到林語堂的《吾國與吾民》,到毛澤東的《新民主主義論》,到《雷鋒日記》,到鄧小平的《一國兩制》,到廿一世紀的《科學發展觀》,都是反映中國近代發展不同階段的精神面貌。

《南風窗》的學術味道很濃,文章篇幅較長,很多時都由專家學家執筆,老實說有時頭巾氣重了一些,不過它的文章社會性最強,最有批評性,和黨八股保持一定距離,所以對通識科的教學可能最好,也是我差不多每周都看的刊物。


最近幾期的特稿有92有關新能源的報導,講述了世界再生能源的發展與中國態度的轉變,是 環境與能源範圍的好材料。《南風窗》對內地公民社會發展的關注,也是在時事周刊中別樹一幟。在《南風窗》中,我們也可以找到大量和民生、社會福利、民主管治相關的議題,取材極為廣泛,也補足了其他時事刊物中「官腔」較重或風花雪月為主的不足。

《南風窗》的官方網站(www.nfcmag.com)可謂最為「大方」,不但全部原文照錄,而且欄目分明,檢索方便。順帶一提,《南風窗》的姊妹刊物《南方風末》也是相當高水準,其網站(www.infzm.com)的資源也非常豐富。

《中國新聞周刊》是個人比較喜愛的內地時事雜誌,和《三聯生活》比較,較多「硬」一點的專題,但和《南風窗》比較,文章的趣味性、可讀性又高一點。

《中國新聞》創刊於1999年,宣傳為「富有深度,涉獵廣泛,重點挖掘新聞背景和內涵」。每期的封面故事不但可讀性高,也能從不同角度關注當代中國的重要議題。如09 105日的「開放中國」專題,就非常有用。其中「羅湖橋上的人來人往」講述的就是把中國內地和香港相連的羅湖橋60年來的故事。這條內地與香港的紐帶可以是討論改革開放的中國與香港身份認同議題的延伸閱讀或引起討論的材料。專題中的其他文章有「護照上漸開的國門」,從個人「因私護照」的角度,述說了新中國國民到國外旅行的逐步開放過程。之前幾期的《自由中國》、《財富中國》的專題,也是不可多得的教材。

《中國新聞》的網站(www.chinanewsweek.com.cn)中當期文章都會全文輯錄。前期文章有些會在新浪網中轉載(http://news.sina.com.cn/m/xwzk/index.html),我查了一下,遠至2002年的文章都可以找到。

作者趙永佳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