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日 星期一

《褐色的花地瑪》IV:漂泊的跨國親情










雨勢逐漸減弱,點點雨花乘著風飄然落下,彷彿在配合課室的寧靜氣氛。學生屏息以待,想從Sara口中知道她家裏的外籍傭工auntie Fatima在懷疑丈夫外遇、趕回家鄉菲律賓後,結果如何。Sara回憶起初到Fatima那「豪華」的家的晚上,她聽到隔壁傳來Fatima與丈夫的說 話,縱使她不明白談話內容,卻因此輾轉難眠。
清早醒來,天空晴朗無雲,昨天的驟雨已奔馳而過。Sara在不熟悉的房子小心前進,四處尋找Fatima,想知道她丈夫是否真的做出令Fatima傷心的事。
「Fatima正在哼著歌煮早餐,笑著跟我們說,原來關於她丈夫有外遇一事,純粹是誤會,似乎是她的同鄉認錯人。我們聽到後如釋重負,早餐也比平常美味。」
Fatima的女兒Jacinta不在場,想必是還在生她母親的氣。Sara暗自為Fatima擔心,同時感覺得到自己的存在使Jacinta更生氣。當然,後來的事證明她不過是杞人憂天。
「Fatima 擺放好食物和餐具後,從行李箱拿出疊起來有半個人高的禮物,走進女兒的房間,順便叫她出來吃早餐。我們等了一會兒,終於見她走出來,穿著Fatima給她 買的新鞋子和新衣,看來就跟香港的女孩子一樣。她看來沒有昨晚的悶悶不樂,Fatima跟她說話時也肯應答。」
當時坐在Sara旁邊鏗舅父語帶佩服的說:「畢竟是知女莫若母啊!」
Sara則是打從心底為Fatima高興。
「Fatima 的外甥女跟我們共進早餐,而且自薦充當導遊,帶我和鏗舅父參觀村落和附近的城鎮。她比我年長約10年,是個剛剛從大學畢業的漂亮大姊姊,說流利英語。這個 姊姊跟我們說,她很快就會來香港工作,跟Fatima一樣當家庭傭工。鏗舅父問她在菲律賓找不到工作嗎?她好像不太好意思似的,苦笑著說就算在菲律賓找到 工作,也不及跑到香港煮飯做家務掙錢多。」
一個打扮相當時髦的年輕異國女性透過投影機出現在同學的眼前,照片裏的長髮麗人牽著Sara的手,笑得燦爛。
3 人吃過早餐,準備出門,Sara問大姊姊,要怎樣Jacinta才不會生她的氣。大姊姊歪頭想了一會,說道也許送她一點小禮物便是,而且她知道這個小女孩 想要什麼東西。她輕撥秀髮,微笑說其實只要讓Jacinta知道Sara沒有搶走她的母親,那個女孩只是在吃醋而已,畢竟她極之想念母親啊!說完,她帶著 Sara和鏗舅父去買禮物。
他們在日落之前回到Fatima的家。雖然Jacinta與母親和好了,但仍然對兩個陌生人存有戒心,仍舊待在房間不理人。
「我 在叩Jacinta的房門時,緊張死了,心想不知道會否弄巧反拙。結果如大姊姊所料,她看到我手上的禮物時,原本繃緊的臉立時放鬆。我試著用英文跟她慢慢 聊天,為上次視像通訊的事道歉。她搖搖頭,說她才應該道歉。之後她邀我進入房間,不斷問我Fatima在香港的事,例如平常都吃些什麼、要做什麼工作、我 們對她好不好、她會去哪兒玩、她開不開心、有沒有掛念自己等。Jacinta說Fatima在書信或是手機短訊裏,老是詢問她的情況,卻鮮有提起自己的生 活,所以她只好問我。我當然非常樂意告訴Jacinta,話匣子打開了就關不起來。」
聊著聊著,天色漸歸暗淡,星光閃爍,但兩個女孩沒有理會,透過對方,蒐集著自己「家人」的生活點滴。
「在之後的幾天,Fatima與Jacinta和好如初,Jacinta也不再敵視我,甚至帶我到溪邊玩耍。」
在一眾師生眼前出現一張照片,背景是一條小河溪,一個膚色較深的女孩正在大笑,追著雙手掩頭逃走的Sara,Fatima站在後方守望著兩個女孩,鏗舅父則與大姊姊坐在一旁,拿著記事簿低頭書寫。
「轉 眼就到了回香港的日子,我們在清晨準備離開。Jacinta跟母親擁抱良久後,將一個髮夾放在我的手上——那是Fatima送給她的禮物之一。她說這是答 謝我照顧她母親的禮物,希望我會繼續好好對待她。登上Fatima丈夫借來的車子,我們沿路駛向機場,Fatima在車上一直注視丈夫。到達機場後,她淚 眼汪汪的跟丈夫道別,臉上掛著千萬個不捨,回頭不下10次。後來在飛機上,她一直凝望窗外,不發一言。」
Sara無法向同學說明回程時Fatima臉上的表情有多令人心酸。
「我 終於明白,她並非純粹是一個外籍傭工,同時也是妻子、是兩個子女的母親,她有屬於她的家鄉、有屬於她自己的記憶和感情——她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因此我向 各位分享Fatima的故事,希望大家會重新考慮,若你們家裏也有一個『沒有被計算在內的成員』,她究竟是個怎樣的人、來自什麼地方、帶著什麼故事漂洋而 來?謝謝大家。」
Sara微微鞠躬,答謝同學的熱烈掌聲,轉身回到自己的座位,老師正要叫下一名同學出來。Sara頭上髮夾是一排黑色的小花,末端鑲嵌著一顆小小的人造寶石,隨著身體擺動,它發出銀白的淡淡光輝。在遙遠的彼方,想必閃耀著同樣的亮光。
Sara 拉苐坐下前,往外匆匆一瞥,原本泊在校園頭上的烏雲卸下沉重的貨物後,已然出航遠去,四周又回復一片光亮。她感到外面有人在看著她,回眸一望,終於發現平 時猶如隱形的聖母像。Sara在心中感謝聖母,一滴雨水滑過聖母的臉龐,降在聖嬰的額頭上。她始終憐愛地看著一切,似乎正在用那包容萬物的目光為懷裏嬰兒 拭去淚水。
——完——
通識導讀﹕學習互相包容
我們以Sara與Fatima的故事帶出全球化對我們日常生活帶來的改變。自1980年代,香港就有不少由外傭帶大的孩子,而菲律賓就出現了「沒有 母親的一代」。無疑這種新的「家庭模式」對香港和菲國的新一代都可能會產生不良影響。在香港,有人認為外傭的過分照顧是「港孩」出現的主因,而反過來菲國 的留守兒童也面對種種成長問題。
不過,我們是否應取消輸入外傭?有論者認為現在香港外傭制度剝削外傭,而外傭不能得到最低工資保障及居留權 也不公平。外傭獲得的工資是否足以彌補離鄉別井的情感代價?而我們長期依賴外傭提供家務支援,亦可能阻礙了本地家庭服務的發展。但無論如何,對外傭和僱用 她們的家庭而言,這樣的安排雖不完美,卻是可以接受的選擇,所以外傭來港數字才穩步上升。外傭居港權的問題,其實只是香港外傭制度帶來的議題之一,它和通 識課程中的個人成長、生活素質、家庭變遷、全球化全都息息相關。
外傭多數不會變成我們的「桃姐」,因為她們和Fatima一樣,一般都希望回國與家人團聚。但生活在「同一屋簷下」,無論是否血親,本來就需要互相了解和包容,而在同一社區,對和我們一樣為生活、為家人努力工作的外地勞工,看來我們也可以抱開放、共融的態度相處。
通識科的精神,正正是希望同學能在充分的知識基礎上,反思、選擇我們的生活方式與態度。
延伸閱讀
Parrenas, Rhacel S. 2001. Mothering from a Distance: Emotions, Gender, and Intergenerational Relations in Filipino Transnational Families Feminist Studies 27(2): 361-390.
趙永佳、李子樂(2006),〈人離鄉賤?:香港外籍家庭傭工狀況調查〉,載《社會發展的趨勢與挑戰︰香港與台灣的經驗》(頁247-276),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
作者趙永佳為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副所長,長期關注高中通識科發展。郭家偉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立志成為全識作家。
(原文刋於2012329日《明報》「通通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