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7日 星期一

手塚社會學

手塚誕生 80周年的連串活動已告結束,《 MW》、《阿童木》大電影都鎩羽而歸,未竟全功,但手塚作品還是再被炒熱了。不同的是二十年前,紅的是《小飛俠》等少年漫畫,今天被熱烈討論的卻是成人向 的《 MW》、《人間昆蟲記》等,而要買手塚,你幾乎是必須去書店而非漫畫店,才買得齊全。「日本的漫畫黃金年代是過去了!」漫畫教授趙永佳說。那我們要讀最好 的日本漫畫,不妨逆潮流,專看舊的,「手塚就像個社會學家!」趙教授又說。了解日本,了解世情,今天就由手塚讀起。

育成讀者

「我自己看得多,就想到可以與人分享。」談起寫漫畫,趙永佳教授說:「譬如我的學生,看來看去都是那幾樣,例 如《足球小將》,但他們是年少時看,長大了都不看。於是就寫寫,也滲點社會學在裏面。我常常說,文字書看很多的人,才看漫畫的!不看文字的人是不看漫畫 的,舊的漫畫更甚。」 他也擔心新一代不接受手塚治虫,這個被稱為漫畫之神的一代人物,「老實說,手塚的表現手法,與現在流行的不一樣。年紀小的看不懂,但長大了又可能不喜歡,我希望他們長大了能多看,特別是七十年代的那些作品。手塚是很有自己的風格的!」

問 他在《明報》中寫到「手塚治虫是個社會學家」,這句話該怎去理解?「我的意思是手塚與我們有些很接近的看法,與我們的社會分析很相似。特別到了七十年代其 漫畫社會性是非常強的!早期他的想法已很有趣,但主要是關於科技的。但到了七十年代,他明顯是有感而發的,在他的後記中他會提到:哎,社會怎麼會這樣的! 很多社會問題他會追溯到戰後日本的政經結構,寫很多美國做的壞事,日本政治家怎弄權……他會嘗試把主角的 Biography放在一個大時代,而大時代是有歷史的,這不就是社會學嗎!」

問趙教授是其他漫畫家做不到這一樣嗎?「也要看市場嘛!手塚的讀 者,看到七十年代都不是小朋友了。他的讀者可以接受到很不一樣的東西,日本的產業一直是這樣,即湯禎兆說的『團塊世代』,即戰後的 Baby Boom,一直在累積讀者,到今天他們要退休了,日本漫畫正在損失一班很大的讀者,所以也出現了一個問題:我們有沒有給上年紀的人看的漫畫?」

兩代的小飛俠

手塚之所以吸引他,教授說:「首先是題材多樣性,他寫完這個可以談那個。少年漫畫都是談夢想,但他有個科技脈 絡,小孩子時總是喜歡機械人嘛。當時他寫小飛俠影響很大,他寫到人與機械人,怎去相處,科技對人類社會的影響,我記得這個對我影響也很大!」今天他的孩子 13歲,也看起《小飛俠》來,可幸的是也樂在其中。


「我記得到了八十年代,手塚漫畫才有中譯本,起初是老翻。中間有段時間斷了,就沒有看,但有 看動畫,例如《三眼神童》、《怪醫》,之後再看《 MW》時已是在大學了。」教授說,手塚與常盤莊眾弟子當年稱作品為 Story Manga,特色是長篇的、故事性強的,用漫畫去講故事,把自己與較暴力傾向的「劇畫」區分了出來。

唱衰七十年代

課堂中,教授偶會提起手塚:「我通常與學生說,手塚非常 Sociological,快找來看!尤其要了解日本社會,一定要看。七十年代的社會很奇怪,十分富有,但有很多社會問題。現在大家對日本社會有很多幻 想,但其實日本有很多黑暗面,手塚都會挖出來講。我們後來會說九十年代日本經濟崩潰了,出現很多問題,但其實富有的社會也一樣有很多問題。這方面文獻不 多,講九十年代的就多,八十年代及之前大家都是唱好的。手塚是七十年代已經唱衰的,可見他的洞察力!」
記得聽小克說過,以前的漫畫都談仁義,現在流行的卻是《死亡筆記》,話中不無感嘆!教授:「以前是漫畫家去講故事,但到七、八十年代市場蓬勃到漫畫的分工很精細,以企業式生產,變成了漫畫編輯叫你畫甚麼,你就得畫甚麼。相對從前漫畫家的作者身份,就是一切。」

推薦《狗面人》

問教授會推薦哪部手塚作品給年輕人,他說:「《 MW》、《人間昆蟲記》,一是男版一是女版。還有《狗面人》,講醫生、醫院原來是如此的一種組織,我們社會學常說要 Debunk(拆穿),看穿事物的表面。手塚自己是醫生,他當然明白。後來因為要教書,我參照過其他資料也證實是這樣的:如主診醫生出巡就像皇帝出巡,後 面跟着一堆家臣,他就是封建的將軍,後面的那些人要絕對聽命。我初看時十分震撼!這完全是社會學的分析!我常跟學生說,這就像生活在 Matrix,我們在裏面,不知道後台是怎樣的。現代社會,我們常以為自己是自由的,但其實不,很多事在拉扯你,你要明白這事實,明白了這個你怎去自處, 是之後的事。這些事,在手塚作品中都可見。只是他也實在太灰!特別是七十年代的作品,到了八十年代的作品又樂觀一點,像《陽光之樹》。」

(原文曾於2009年刋登於 《蘋果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