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4日 星期五

外傭與通識

最近本港高等法院原訴庭裁定,現有《入境條例》限制外籍家庭傭工居港權的條文違憲,並確立居港滿七年的外傭均享有申請居港權資格。根據《入境條例》第二條4a,外籍家庭傭工不得被視為「通常居住」香港,故不符合「在香港通常居住連續七年以上」;但三位菲律賓外傭向法院申請司法覆核,認為《入境條例》相關條文有違《基本法》第二十四條,得到法官同意並勝訴。
外傭居港權問題其實和通識課程息息相關,在此我希望和大家分享一下如何在本科以「外傭問題」為個案回應課程中不同單元的議題。
我們先看看現時在本港的外籍家庭傭工數字。根據最新2010年版的《香港統計年刊》,以2009年的數字計算,在港工作的外籍家庭傭工約有二十六萬八千人,當中最多來自印尼及菲律賓,分別有十三萬及十二點九萬人,二者相加已佔整體的在港外籍傭人的九成七;其餘的外籍傭工則是以來自南亞為主,例如印度、尼泊爾等。
2009年外籍家庭傭工數字






資料來源:政府統計處
(2010)
。《香港統計年刊》(二零一零版)。香港:政府統計處。
說起外籍家庭傭工與通識關係最明顯的,就是全球化單元:全球化單元課程其中一條問題是「全球化有甚麼特徵和發展趨勢?」,而當代全球化的其中一項重要趨勢和推動力,正正就是勞動力的全球流動。我們一般把這現象稱之為「國際人口移動」(International Population Migration) 我們在香港家裡看到遠自菲律賓、印尼的傭工,正正就是國際人口移動的活例子。不過要注意的是,這些國際流動勞動人口和香港人一般所認識的「移民」,或者和香港人移居美加、澳洲的情況並不相同:和很多外籍勞工一樣,香港的外籍家庭傭工並不被視為香港公民,他們在移居地的處境及遭遇,例如法律地位、社會反應、勞動及經濟處境等,往往備受忽略。我與李子樂曾在合著的《人離鄉賤?:香港外籍家庭傭工狀況調查》中進行過有關香港外籍家庭傭工狀況的問卷調查,發現本港的外籍傭工雖然享受較其他地方具保障的工作環境,而且大多能有與本地勞工等同的福利,包括組織工會的權利等,但仍然面對著不同程度的難題:例如中介公司抽佣偏高、僱主違規、虐打,甚至性侵犯等等。這些都是我們討論外傭與通識議題時未必觸及到的議題。
外傭也和其他其他全球化議題相關,如「全球化為各國(外籍家庭傭工和其家人)帶來利益抑或是剝削?」,「全球化是否促進國際間的了解抑或加劇了衝突?」等等。
即使我們跳出全球化單元,外傭問題也是一個非常富跨單元性的議題。
另外一個相關的議題,就是個人成長。香港有子女的中產階級家庭大多僱有外傭,這些外傭對家庭中的青少年及兒童的成長肯定有實質影響,比如香港最近的「港孩」現象,就有論者歸咎為家中外傭對少主人的過份照顧。
此外,外傭的影響也可以放在「中國傳統文化單元」中討論。該單元以中國傳統家庭之變遷為主要個案,而香港現在有十多萬家庭既不是中國傳統大家庭,也不是所謂由父母和子女組成的現代「核心家庭」,而是一種「改良核心家庭」(modified nuclear family) :因為在這種家庭中,沒有血緣關係的外籍家庭傭工扮演著重要角色,從香港家庭結構的多元化、中國傳統家庭中各種功能的改變,以至家庭生活,都有著重大影響。因此,要明白香港家庭的現況和變遷,必須加入外傭的因素。
當然「生活素質」也是外傭另一方面所產生的重要影響。政府統計處2001年《對聘請家庭傭工的意見》這份報告也勾勒出在港僱用家庭傭工的狀況,特別有趣的是,它還探討了不少僱主對於家庭傭工的看法,當中就有談及僱主的工作要求,發覺家庭傭工基本上承擔了大部份的家務,可見家庭傭工對僱主的生活素質有直接性的影響。
現時僱用/打算僱用的家庭對家庭傭工的工作要求












政府統計處
(2001)
。〈對聘請家庭傭工的意見〉。載《主題性住戶統計調查:第五號報告書》(頁69 香港:政府統計處。
此外,對於受高等教育的中產婦女來說,外傭更是她們婚後或產後繼續留在職場的重要條件,與很多「雙職」家庭的生活素質直接相干 從按2001年人口普查原始數據分析整理而成的《僱用外傭住戶每月收入圖》中看到,收入愈高的家庭,聘用外傭的比例就愈高,可見外籍傭在中產家庭中的重要。
僱用外傭住戶每月收入圖












資料來源:
2001
年人口普查的電腦資料檔案
圖表來源:趙永佳、李子樂 (2006) 。〈人離鄉賤?:香港外籍家庭傭工狀況調查〉。載劉兆佳、尹寶珊、李明、黃紹倫編。《社會發展的趨勢與挑戰: 香港與台灣的經驗》(頁259)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硏究所。
此外,我們再援引2001年人口普查報告中的原始資料,整理和分析出一個《僱用外傭住戶的類型和長幼結構圖》。從圖所見,在有僱用外傭的家庭裡,當中高達62.9%是「雙職家庭」,可見外傭是讓已婚女性「鬆綑」,投入生產的重要關鍵。
僱用外傭住戶的類型和長幼結構圖
















資料來源:
2001
年人口普查的電腦資料檔案
圖表來源:趙永佳、李子樂 (2006) 。〈人離鄉賤?:香港外籍家庭傭工狀況調查〉。載劉兆佳、尹寶珊、李明、黃紹倫編。《社會發展的趨勢與挑戰: 香港與台灣的經驗》(頁260)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硏究所。
無疑,外傭很多讓家庭中的老幼都得照顧:只有不到一成僱用外傭的家庭是沒有幼童或長者的結構。然而,在另一方面上,這卻令香港和很多其他亞洲地區的公共家庭服務(例如託兒、護老等)長期滯後的原因之一。由此可見,外傭對香港生活素質的影響,也是通識科可以從正反兩面探討的課題。
然而,我認為值得討論的議題也不宜只局限於當前最熱門的議題,因為有時這些問題未必適合在課堂中討論,就像今次外傭居港權問題的核心牽涉大量法律問題和嚴重對立的價值判斷,若要在高中的課堂中進行討論,恐怕有一定難度,我個人也認為這類課題也不宜在考試中出現(不過大家注意我並沒有參與「出題」工作,也不代表考評局)。
最後,「拉闊」一點來說,我們把時事議題帶進通識課室,應該發揮「通識精神」,多角度思考時事事件與課程中不同單元與議題的各種關係,幫助我們融匯貫通。今次就外傭問題,我希望作一個小小的示範,如何將一件社會議題,由新聞報導,到相關的專門報告(例如統計處的專題調查或人口普查報告等),再到同學自己的反思,與自己的生活連結,了解生活中的種種現象與通識科產生的關係。
伸延閱讀:
趙永佳、李子樂 (2006) 。〈人離鄉賤?:香港外籍家庭傭工狀況調查〉。載劉兆佳、尹寶珊、李明、黃紹倫編。《社會發展的趨勢與挑戰: 香港與台灣的經驗》(頁247-276)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硏究所。
政府統計處 (2010) 。《香港統計年刊》(二零一零版)。香港:政府統計處
政府統計處 (2001) 。〈對聘請家庭傭工的意見〉。載《主題性住戶統計調查:第五號報告書》(頁52-70 香港:政府統計處


作者趙永佳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