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報章的文章篇幅大多較短,提起興趣的初步理解可以,但老師、同學卻還是要在其他地方找找。近年我覺得內地的雜誌水準都提升了不少,取材也日見廣泛,我覺得同學選定幾本雜誌來定期閱讀,日子有功,對各種時事議題的掌握也會大大提高,而老師偶爾也可以在雜誌中找到材料設計教案,和給同學來當閱讀材料。
下面我會介紹幾本在內地非常流行的時事雜誌,相信大家都可能看過,我這裡只是綜合介紹一下。作為內地刊物,對中國的議題自有其獨到的理解(與限制),但它們對中國以外時事議題的報導,對通識科其他範圍也會有所幫助。而最妙的當然是它們都有免費網上版,同學們不費分文已可以讀到(雖然有部份文章只是選段或節錄)。
《三聯生活周刊》(http://www.lifeweek.com.cn)在1995年繼承20年代的《生活周刊》,有點兒像美國的老牌Life雜誌,以輕鬆手法介紹各種生活議題,自我定位是「新時代發展過程中的忠實記錄者」。《三聯生活》的文章強調故事性,可讀性高,72頁全彩精印,也只是人民幣10元正,絕對是「大件夾抵食」。
近期《三聯生活》有兩個個人覺得很有用的專題。在2009年9月21日出版的545期,有「百萬元寶貝」的專題,共有7篇文章,全面報導了當代中國在「少子化」人口現象下養育孩子的新趨勢。這在教通識科「當代中國的「改革開放」與「家庭及傳統文化」範圍該是一個不俗的材料。
2009年9月28日總546期的「百年中國讀本」從多本近代中國的重要文本來貫穿1900年以來的歷史,由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到孫中山的《建國方略》,到林語堂的《吾國與吾民》,到毛澤東的《新民主主義論》,到《雷鋒日記》,到鄧小平的《一國兩制》,到廿一世紀的《科學發展觀》,都是反映中國近代發展不同階段的精神面貌。
《南風窗》的學術味道很濃,文章篇幅較長,很多時都由專家學家執筆,老實說有時頭巾氣重了一些,不過它的文章社會性最強,最有批評性,和黨八股保持一定距離,所以對通識科的教學可能最好,也是我差不多每周都看的刊物。
最近幾期的特稿有9月2日有關新能源的報導,講述了世界再生能源的發展與中國態度的轉變,是 環境與能源範圍的好材料。《南風窗》對內地公民社會發展的關注,也是在時事周刊中別樹一幟。在《南風窗》中,我們也可以找到大量和民生、社會福利、民主管治相關的議題,取材極為廣泛,也補足了其他時事刊物中「官腔」較重或風花雪月為主的不足。
《南風窗》的官方網站(www.nfcmag.com)可謂最為「大方」,不但全部原文照錄,而且欄目分明,檢索方便。順帶一提,《南風窗》的姊妹刊物《南方風末》也是相當高水準,其網站(www.infzm.com)的資源也非常豐富。《中國新聞周刊》是個人比較喜愛的內地時事雜誌,和《三聯生活》比較,較多「硬」一點的專題,但和《南風窗》比較,文章的趣味性、可讀性又高一點。
《中國新聞》的網站(www.chinanewsweek.com.cn)中當期文章都會全文輯錄。前期文章有些會在新浪網中轉載(http://news.sina.com.cn/m/xwzk/index.html),我查了一下,遠至2002年的文章都可以找到。
作者趙永佳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